2016-12-03 石中英舉辦澳門「一二.三事件」學術講座

石中英舉辦澳門「一二.三事件」學術講座


1966年發生於澳門的「一二.三事件」至今五十周年,這場被認為是澳門戰後歷史分水嶺的反對殖民統治的群眾運動,影響深遠,並被許多人認為是香港1967年發生的「五月風暴」的前奏。「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段歷史對港澳居民和有關各方都值得認識或重溫。本會永遠名譽會長石中英先生主持的石中英工作坊聯同香港公共管治學會,本着以史為鑑的出發點,日前舉辦了一個學術講座,邀請了幾位學者專家講述事件發生的經過與影響。

講座於本月三日上午在香港大學莊月明樓講堂舉行,由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區志堅博士主持,邀請了澳門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譚志強博士,香港檔案館副館長周家建博士,以及對中國文革歷史有深度研究的余汝信分別主講,並由石中英與幾位資深傳媒人吳在城、陳思國、金朝虹和朱昌文交談互動,分享當年採訪該事件的所見所聞和感想。講座吸引百多位各界人士和學生出席,大家都表現出很感興趣,認為增進了對港澳歷史大事的認識,獲益良多。

石中英首先講述連串舉辦幾個有關港澳歷史大事講座的原因,是希望透過學者專家表達的看法,讓香港社會公眾人士認識和重溫歷史的真相,還原歷史的真面目,冀望引起教育當局和各方人士的關注,研討是否有需要將這些歷史大事的資料加入為學生課本的內容,成為香港史的一部分。

區志堅繼而綜述了澳門「一二.三事件」發生的經過:1966年12月3日,由氹仔坊眾學校重修引發的警民衝突,發展至大規模反對澳葡政府殖民統治的抗爭運動。最後澳葡政府低頭認罪,向死傷者道歉賠償,並取締了在澳門的台灣國民黨在澳門的所有組織。在澳門出生並長大的譚志強博士,當年仍是小學生的他,目睹「一二.三事件」發生情形,他侃侃講述事件的的經過與影響。他與另兩位講者均認為,導致「一二.三事件」爆發,當中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是澳葡政府高壓的殖民統治,令民間積怨甚深,外因是群眾受到當時內地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思潮影響。

熱愛文學、音樂與歷史的石中英,較早前再版了1975年初版的著作《我愛秋風勁》散文集,並增添了英文譯本。近年,他為追尋香港1967年「五月風暴」的史實,以「還原歷史,尋找真相」為己任,出錢出力, 2012年成立「火石文化有限公司」,幾年來相繼出版了《傷城記》、《五月無家繪本》、《火樹飛花》、《印象六七》、《中英街一號》等與「六七事件」為題材的書籍。2014年投資製作了音樂劇《那年五月》。近期他投資的以「五月風暴」為題材的悲壯愛情電影《五月》,正在密鑼緊鼓地拍攝,希望能於明年五月前拍竣,在香港和內地公映。


1.澳門「一二.三事件」講座吸引逾百人出席

2.石中英講述舉辦講座的緣由

3. 譚志強博士講述「一二.三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

4.石中英(中)與幾位深傳媒人交談分享見聞與看法

5.石中英(右5)與一眾講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