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7 本會舉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講「兩會」見聞分享會

隨著北京「兩會」勝利閉幕,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帶領下,正開啟奮進新時代的征程。香港與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這一具偉大歷史里程碑意義的「兩會」有何感受?對中國弘揚憲法權威有何看法?對國家機構的改革有何期望?這一切都是香港同胞關心的問題。為此,本會榮幸地邀請到本屆港區人大代表團團長馬逢國先生,人大代表鄭耀棠先生、王敏剛先生和政協委員張華峰先生,講述他們的「兩會」見聞。分享會於四月七日中午在銅鑼灣迎囍酒樓舉行,吸引了二百多位本會會長、顧問、會員及記者出席。會前大家先進行了歡樂的茶聚。由於立法會當天開會討論高鐵「一地兩檢」問題,張華峰和馬逢國兩位議員上午參加完會議即匆匆趕來,說分享會後還要趕回去繼續開會,馬逢國議員更因趕時間未用餐,到場後才在分享會開始前草草吃了碗麵。如此盛情,令大家十分感動和感謝。

分享會由本會理事長楊祖坤主持,他先請四位嘉賓介紹他們見證到的「兩會」新風和個人最深的感受。

按憲宣誓 意義重大

馬逢國先生首先發言,他說感受最深的是今次「兩會」風清氣淨,會紀要求嚴格,住地封閉式管理,出外要申請,飲宴大減,過去代表們都比較自由放任,但今次大家都很守紀律。香港人大代表團的表現亦空前積極,無代表缺席任何會議,因此代表發言次數多了很多,309人次發了言,每人平均發言8.5次。雖然代表中有不少新人,但大家都作了充分準備,都能踴躍參與建言,香港代表們共提出179項意見和建議,與發言次數均破了紀錄。

至於他個人最感動的是今次人大會議上領導人按著《憲法》宣誓就職的儀式,這不但是一項創新之舉,更且具重要象徵意義,顯示國家往後將會更重視和尊重憲法。

馬逢國先生說他自己十多年前已提議過香港官員就職宣誓中要加入效忠中國憲法,可惜未被採納,還被人罵了。很高興今次「兩會」後終於有一位香港退休官員亦說,香港官員宣誓時應加上效忠中國憲法。

鄭耀棠先生亦同意令他最感動的是當一位解放軍把那部《憲法》放在宣誓台上,然後習主席等領導人以按著《憲法》宣誓的一刻,因首次見到憲法地位在中國如此崇高,感到國家有希望走向法治了,因為國家領導人已作了榜樣,要依憲治國。中國一個有五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家,要走向法治是很困難的,現在終於實現了。

王敏剛先生說,在「兩會」中因看到民族凝聚的意志而對自己能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而感驕傲,對國家脫貧奔小康之餘還通過「大灣區」和「一帶一路」計劃造福世界,令他對身為中國人感到光榮,對「一國兩制」令香港人能享受到兩個制度的優惠而感恩。習主席和人大委員長的講話中都對香港的代表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對依法執行「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作出貢獻,令他們感覺到任重道遠,所以回港後即馬不停蹄地四出宣講和交流。

已是第四屆當選政協委員的張華峰先生則對李克強總理的報告感覺最深刻,因當中有不少創新思維,尤其對官員提出嚴厲問責要求,強調當官為人民做事是天職,不做就是失職,當官的不能再像以往那樣,抱著少做少錯的態度。過去官員換班,為了自我表現,對前任未完成的基建工程都撒手不管,搞他自己的一套,以致到處爛攤子,以後都不容許。

他說十分贊同今次人大通過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兩屆限制的決定,因一方面這非部分所憂慮的等同終身制,要續任還是得通過民主選舉決定的。另方面是習主席首任任期內政續斐然,現在改革需深化,制度需完善,反貪需常態化,國際形勢又面對複雜挑戰,這都需要一位得人民信任、有凝聚力、有堅定信心和有能力的領導人,這是全國人民的期望。

黨國憲政 監察入憲

馬逢國先生也贊同今次人大修憲,除了取消國家主席兩屆任期限制外,還理順了國家治理機制,把中國共產黨的功能角色重新寫進憲法,可令大家毋忘初心和解決過去許多關於黨領導角色的爭議。

張華峰先生很同意馬逢國先生之言,認為把中國共產黨是國家最高領導寫入憲法後,以後誰「反對一黨專政」就屬違憲,要負法律責任。

王敏剛先生指出,中國實行的不是外間某些人所說的「一黨專政」,而是中國共產黨一黨主政多黨合作的中國管治模式,是成功的經驗,還曾廣邀外國政黨到來分享這些經驗,如今更正式寫進了憲法,創立了「黨國憲政」體制。

鄭耀棠先生憶述「十五大」後許多學者分析後提出,要「爭取中國共產黨在國家中成永遠領導地位」,現在「十九大」終於確立「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他認為這顯示中國共產黨如今有自信,這對未來中國的發展至關重要。

馬逢國先生對今次人大通過《監察法》的實施和成立監察委員會,並將監察委員會提高至與「兩高」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同等的地位,且從過去只監察黨員到以後覆蓋非黨員,對中國的清廉吏治有重要意義。

王敏剛先生說,一百年前孫中山先生便提出,西方的三權民主憲政存在不足,提出應為「五權立憲」,當中包括監察權。今次人大修憲,使監察正式成為第四權,創世界先河,黨國憲政加第四權入憲,是歷史性、前瞻性和超越性的。

大灣區人 視野更廣

之後,楊理事長提出,香港如何走進習主席所提出的新時代?他請對「大灣區」課題素有研究的鄭耀棠先生為大家分析一下,是否靠「大灣區」就可令香港走進新時代。鄭耀棠先生說,「大灣區」只是走進新時代的一個途徑。2003年特首董建華先生就已經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要研究「穗港澳深珠經濟帶發展」,但港府內部當時只顧政治爭鬥,無人理會他的建議,反而各個西方國家駐港的領事們都對此表示興趣,來問他董生這話的意思。去年「大灣區」概念終於由中央提出,涵蓋土地五.六萬平方公里,六千六百萬人口,目標是「一帶一路」的市場,將令區內的人視野更闊,日後區內的人不再只是香港人、廣州人或珠海人、澳門人,而且「灣區人」。他主張要爭取「大灣區」的政策制訂上能令區內的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都利於香港的發展,令香港有更大空間。

他又慨嘆香港政府對此倡議不夠重視,中央給了香港這樣一個大發展的機會,但香港委任的「一帶一路專員」級別太低,應由一個副政務司長來領導,廣東也應由省長級負責,配合中央推動,才夠能量去擺平地方利益。

王敏剛先生也認為香港在參與「大灣區」計劃上起步已遲,但幸好起點高,希望能在中央協助下後發先至。

推廿三條 切忌妄動

楊理事長請大家就戴耀廷「播獨」一事發表看法,三位嘉賓(張華峰議員因要趕返立法會繼續開會,已提早離開)一致認為,戴耀廷之流只是代表他們背後的外國勢力,是用來干擾中國發展進程的棋子而已,不必太抬舉他們,也不必因為今次戴耀廷「播獨」一事而匆忙推「23條立法」。雖然香港就「23條立法」責無旁貸,但必須作好一切充分準備、按部就班,切忌妄動,否則會再次失敗。而即使未就「23條」立法,香港亦有現行法律足夠對他提出起訴,而且必須起訴,就看政府有否信心和決心去做和法官如何判。

輪到提問時間,有會員請嘉賓對最近中美貿易戰發表看法。三位嘉賓都認為打口水仗的成分居多,但糾紛是美國挑起,中國沒有選擇,只好應戰,不過有信心今時今日的中國可以應付,而且在經濟全球化下,美國挑起貿易戰打擊面太大,反對聲音會不少,可靜觀其變。

楊理事至此作總結發言,說一天前他參加了另一個「兩會」體驗分享會,會上中聯辦王志民主任說,今次「兩會」帶來四種精神:創新精神、奮發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楊理事長認為對香港人來說,四種精神合起來就是弘揚愛國精神,為國家作貢獻,抓住「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的機遇,讓香港進入再發展的新時代。

分享會結束前,本會向嘉賓致送紀念品及感謝狀。本會會長龐日昌先生並向他們贈詩,以示感謝和讚賞。


1.四位講者(左起) 張華峰、王敏剛、馬逢國、鄭耀棠與本會理事長楊祖坤對談「兩會」見聞

2.講座開始前賓主合影

3.馬逢國講話

4.鄭耀棠講話

5.王敏剛講話

6.張華峰講話

7.講座場面之一

8.講座場面之二

9.本會創會會長張雲楓(中)致送感謝狀給馬逢國、鄭耀棠及王敏剛

10.張雲楓致送感謝狀給張華峰

11.本會永遠名譽會長龐日昌(右)向三位講者贈詩讚揚

12.講座開始前賓主茶叙言歡

13.茶叙場面之二

14.茶叙場面之三

15.茶叙場面之四

16.茶叙場面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