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0 《香港普選之路》講座,劉迺強先生主講

各方高度關注的的香港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辦法,港府展開的公眾諮詢期已完成,各界人士紛紛發表意見和提出方案,能否找到一種得到中央、特區政府和社會主流均認同的方案?

本會於2014年6月10日在世貿中心會舉辦《香港普選之路》講座,邀請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先生主講,從目前香港的政治態勢中分析並預測普選方案的制定前景。劉先生一直關心香港前途,自七十年代起經常在本港及內地多份報章專欄及雜誌發表政治及經濟評論文章,常有獨特精闢之見,向以敢言見稱。是日出席的顧問、會員及到場採訪的傳媒逾120人。

以下是劉迺強先生在講座中發言和答問摘要:

香港近年出現的分離活動,是有外國反華勢力支持。近期周南的言論和今日《白皮書》的發表,把香港政改問題「定性」,是在這種環境下中方的回應。這是問題的核心,反對派四分五裂、不成氣候只是表象。到關鍵時刻,幕後老闆會主宰一切。美國人會給香港製造麻煩,影響香港形象、打擊中央的威信。普選方案能否通過,美國人都會繼續搞亂香港。

中央已表達很大誠意落實普選,但如普選方案通不過,對中央也不重要。建制派如妥協通過一個高風險的方案,有機會給不是愛國愛港的人成為特首候選人。陳水扁也是靠兩粒子彈改變了選舉結果。從中央角度看,高風險的方案不通過沒有問題。中央近期已明確表明底線不能踰越。

普選方案通不過會否更難管治?難管治是存在的,普選通過也可能更難管治。

綜觀全局,政改是大國博奕的過程。這過程影響香港人的生活,影響香港將來的發展。「國教」事件是一例子,所有社區中心任何的書本都要經過反對派審查,倘有些少不符合他們的政治標準都不允存在。原有兩個政府支持的國民教育中心都要停掉。很多要向政府申請資助的愛國愛港活動都被打壓,前一段時間打擊張志剛,說「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兩年取了300萬研究費,後期打不下去,原來所有合約都經過公開投票,而「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所出的投標價都是最低的。

是時候廓本清源,重新樹立一個如何為香港好為國家好的價值觀。很多事情如弄不清楚,便會陷入被牽著鼻子走的陷阱。如能通過一個符合基本法規定的普選方案,市民樂於接受,若通不過亦沒什麼大不了。我們也需要一個「真普選」,這是真正對香港繁榮穩定、對維護國家主權利益有利的普選。

普選方案通過或不通過都會有人佔領中環,通過的話有人認為是假選舉去佔領中環,通不過更以沒有普選為由佔領中環。規模大小很受當時政治氣氛影響,很多青少年以為時尚會跟風。如佔中當夜深宵三時只餘三數百人較易處理,如有三數千人便很麻煩,第二日便會越來越多人參與,幕後老闆會提供很多資源,讓事件搞大。

我個人認為有沒有普選不重要,關鍵在於香港缺乏卓越的政治人才。對陣的余若薇算是泛民中最有叫座力,但此人能力和經驗都不足,我不認為她會做得比梁振英好。選舉並不能產生政治人才。香港傳媒天天吹捧的都是嘩眾取寵的人,連立法會、部分建制派議員都走這條路。傳媒不是宣傳有實績的人,對官員做又罵不做又罵。如果正氣不能伸張,公務員採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怕罵,香港的管治是不會好的。

楊祖坤理事長提問:香港青年似乎有種流行病,視過激行為為熱血、時髦,「佔中」三子中有教法律的叫人違法。「佔中」發生時,我們愛國愛港同胞該怎辦?特區政府該怎辦?中央該怎麼辦?事情應在未發生前有所準備,不要等發生之後到不可收拾程度才忙亂應付。

劉回答:要讓沉默大多數發聲,表達不贊同「佔中」的意見。持平的意見如「幫港出聲」出來之後,沉默旋渦已開始被打破,反對派動員能力在下降中。最近有人大事渲染假鈔問題,用手機發訊說旺角會有維吾爾人斬人,製造恐怖氣氛,這值得警惕,因當人心惶惶時,很易浮燥出事。市民不要聽信謠言,更不要散播謠言。

政府要組織官員學習《白皮書》,因有一些官員對政改思想很混亂。香港警方會認為處理暴亂能力是足夠的,處理韓農暴亂已有例證,因而可能延誤了向中央求助的時機,致「佔中」鬧大。但另一方面,一旦宣布緊急狀態的話,全國性法律可應用於香港,「一國兩制」暫時失效,恢復後影響也很大。這是一個很大的憲制危機。適當拿捏很重要。

中央高度關注香港政改發展,過去為了集中精力搞建設,不與美國硬碰,對香港政治問題採取忍耐。隨著國力增長,外國勢力為了遏制中國發展,除在中國周邊國家製造紛爭外,亦會把香港政治複雜化。中央要從全球戰略決策應對,包括對香港問題也要計算精準。

吳歷山顧問提問:特首選舉方案通不過,原地踏步是否對香港合適?

劉回答:中央是有誠意希望通過普選方案。如通不過或多或少是不好看的,也是個挫折。中央以前為了希望能通過方案,有些事採取遷就態度,避免引起連鎖反應。但現時客觀形勢變了,中美力量對比不同,故中央的想法與過去有些不同,把底線講清講楚,沒討價還價餘地。方案是否能通過不表樂觀也不表悲觀,因事物在不斷變化中。方案通不過對建制派沒太大影響,對溫和民主派則不利,因其選票會被激進民主派搶去。